最新消息:微信号:upumusic 开通会员 | ¥68月会员 ¥98季度会员 ¥198年会员 ¥298终生会员 | 网站资讯均来自互联网索引,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

专业烧友为什么追求直解DSD音源?

音乐知识 音频吧 91浏览

专业烧友为什么追求直解DSD音源

不同的格式,声音为什么会有细微差别,同样是DSD格式,不同转码的声音为什么也有细微差别?说到底是因为你听到的声音的波形被改变了。同一首歌,不同的格式,声音的波形是有细微变化的,只能无限接近于真实声音。这是所有格式的“缺点”,是自然规律。

目前来说,商业化的DSD只有SACD,也就是DSD64的格式,现在的正常销售音源也基本是DSD64。但对于DSD解码,不仅仅是标准方,音频芯片方,还是整个行业,仍然有其争议性与妥协之处,这种妥协让我想到了音频发展的历程,因为这就是一个优化与妥协的发展史。
模拟音乐介质因为不易保存或尺寸过大,同时所能达到的指标很一般,相对现在数字音频的指标来说可能很差,所以音频领域才有了数字,所以无损的CD格式才得以出现。

1、CD能够明显更好的指标,耳听范围低失真,而且易于保存。如果形成文件,那理论上的寿命是无限的。
2、重放设备体积变小,方便,简单。

然而CD也存在很多的问题:超过人耳听音范围的音域没有信息。因为模数转换的原因,所以在模拟信号变成数字信号时会带来一个采样噪声,在22khz左右,结果出现了各种DA方案,有西格马 DA,有纯string DA等。 String DA采用原生的阻容方案,实现DA过程,然后再用滤波器进行滤波,而西格马DA,则采用8x或更高的过采样或异步重采样进行,但西格马是不完美的,会带来一些听感上的劣化,同样string DA也是不完美的,比如我们熟悉的R-2R pcm 1702,前17位是完全原生,后面的则采用拟合方法,从而限制了其转换精度,而后续的PCM1792 则在PCM1702上进行了改进,但是我们烧友仍然更喜欢PCM1702的听感。

因为CD格式的不完美,所以才有了SACD,它有更宽的音域,加上DSD采样与原生重放那种特有的特点,从而DSD在采样后以及原生重放过程当中,对音乐变化的细节保留的更加充分,从而带来听感上的更加顺滑,流畅,自然与模拟,不仅仅对于CD格式,对于PCM格式同信息量的176.4khz同样有这方面的优势,这在享声A280 DSD播放器, 选择采用DSD 直解还是DSD转PCM,存在一耳朵的区别。

传统的SACD唱片制作一般是源于PCM母带,进行母带处理后转化成SACD,因为SACD本身采样的特点以及原生重放与PCM完全不同,所以除了给音乐用户带来远超CD的信息量的同时,也带有了DSD格式本身的那种自然、模拟的特征。这是我认为SACD对于中文音乐用户的意义! 但是真正高品质把处理好的PCM母带高保真的转成DSD文件,需要极强的处理能力,据我所知,一张SACD专辑这个转换过程是接近按天为单位计算的,根本不是几分钟或个把小时就能完成的任务,而且都是配备服务器或者特别极强性能的DSP板卡,因为实时很难高品质的处理, 同时,他们要再处理这个DSD文件,又要花较长时间转回到PCM,并进行处理,再转回DSD。

因为CD不完美,所以有了SACD,但SACD也不是完全的完美,当然,这不仅仅是SACD,包括现在的PCM,仍然有不完美的,比如一般要用到西格马流程并且尽量升频,特别是96khz以下。SACD也有同样问题,只不过SACD跟PCM有一个不同就是DSD信号是不能处理的,如果需要处理必需要重采样成PCM,再处理。

但是SACD转PCM是需要极强的处理能力的,因为SACD最大频宽达到了100khz,而且动态比达到了120db, 超过了24bit,96khz的信息量,如果要把SACD的全部信息采样下来并且保存,一般采样都是要>200khz, 24bit, 更重要的是需要极强的滤波器功能,这对于实时转换来说难度极大,为此现在DA芯片 在DSD转PCM时几乎放弃50khz及以上的信息量, 部分可能放弃更多。这也是为何录音室在处理高质量的DSD与PCM之间相互转换时,有更为强大的服务器,都很难实时处理,需要异步等待转换的重要原因。

转载请注明:Audioba-音频吧编曲混音资源网 » 专业烧友为什么追求直解DSD音源?